《哲学问题》第一章 – 现象与实在 “世界上有没有什么知识是非常确定的,以至于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加以怀疑呢?”

《哲学问题》第一章 – 现象与实在

“世界上有没有什么知识是非常确定的,以至于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加以怀疑呢?”


 

只读了前半句:世界上有没有什么知识是非常确定的。

笔记:

1.如果有,最可能是数学。

2.但数学的1+1=2似乎也是基于经典世界观的物质的恒存(我感觉这样用有点不合适,但又想这样用,读者应该能理解一点我的意思)或量的可累计的预先设定(什么是我理解的预先设定:在经典世界观中一个物体在这里就在这里,不会在其他地方,而量子世界观中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在多个地方,这在经典世界观中是难以理解的。是为预先设定)。如果设定改变,比如在另一宇宙中,一个物体加另一个物体就瞬间成了三个物体,那1+1=2就不成立,成立的是1+1=3。

3.所以经典世界观中的数学对经典世界观是确定的,对其他世界观不知道是否确定(但目前,他对我们的量子世界观似乎也是确定的)。但我相信他极有可能是确定的。即使是1+1=3代替了1+1=2,不变的还是数学这个观察记录世界的角度,这个角度是确定的。

4.有没有不接受数学角度的宇宙存在呢?谁知道。有的话在今天也是很难想象的。

5.有没有什么“知识”是非常确定的?“知识”是意识所特有的,即主观的。没有意识的石头是感受不到知识的。所以,一个宇宙如果存在知识,那一定存在意识。那么非常确定的知识,可能是“我思故我在”。

6.上面所有讨论的基础都基于对“世界”等关键词语的我的个人主观定义,没有过多讨论。比如,何为世界?何为确定?何为理性?何为人?何为以至于?何为不加以怀疑。关于“世界”,考虑的是所有可能存在的宇宙,不限于我们所在的今天的经典宇宙。

7,所有可能的世界中确定的知识 → 由所有世界共有的公理所衍生 → 需要探索所有位置世界的根本共性。不通过观测而通过在自己世界理论框架下对其他世界推理希望得出确定结论,我想是不可能的。

 

 

结论:

世界如果泛指任何可能的世界,那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1.对问题的讨论需要基于已知共识,即当前世界的公理。

2.对当前宇宙外的未知宇宙(未知世界)的讨论,需要基于未知世界的公理。

3.基于已知的公理,无法推出未知的公理。公理只能实践观察,无法推测。

发表评论